我國是全球危險化學品生產和使用大國,但危化品安全生產基礎依然薄弱。危化品是我國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升危化品領域的防災減災能力刻不容緩。
? 刻不容緩,源自嚴峻復雜的危化品安全生產形勢。
當前,我國化工產業仍處于快速發展期,但安全條件差、管理水平不高、安全風險事故隱患多,在危化品生產、貯存、運輸、使用、廢棄處置等環節形成了系統性安全風險。據統計,2015年至2019年,在危化品生產、運輸、廢棄處置等環節共發生重特大事故10起,死亡344人。
? 刻不容緩,源自源自危化品固有的危險屬性。
化工行業安全生產難點在于危化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腐蝕、易分解等危險屬性;在于工藝過程具有反應放熱、高溫高壓、低溫深冷、易泄漏等危險特性;在于工藝過程設備復雜、流程長、風險點多,化工操作和危險作業動態風險大,易發著火、爆炸、中毒、窒息、灼燙等事故;在于重大危險源和重點監管的化工工藝固有風險大,易引發大事故。
近來,國家、地方、企業在不同層面針對化工安全生產發布了一系列法規、規章、標準、制度,這為提升行業的防災減災能力提供了指引和方向。
譬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國務院安委會印發了《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應急管理部發布了《化工園區安全風險排查治理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園區導則》)、《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導則》(以下簡稱《企業導則》),目的都是加強園區和化工企業的風險排查和隱患管理,破解危化品安全生產難點問題,提升行業安全生產水平。
筆者認為,提升危化品行業安全生產水平和防災減災能力,做好以下六點工作至關重要。
重大事故“一失萬無”,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化工園區安全績效的高低取決于如何管理短板企業。地方政府和園區管委會要高度重視依據《園區導則》對園區進行評估,加大隱患督辦整改和風險管控的力度;要組織園區企業集中專業力量精準施策,加強對短板企業的幫扶,盡快補齊短板。
《意見》明確對創建一、二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的企業給予正向激勵,這將極大促進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創建工作。標準化體系建設是一個動態過程,不進則退,重在持續改進。一方面要把控質量,特別是對作為安全生產許可門檻的三級標準化企業,要加強標準化體系運行的質量把控;另一方面要選樹標桿,國家和省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對一級和二級標準化標桿企業進行嚴格把關,并確定石油、石化、煤化工、精細化工等不同領域的標桿,充分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建成的一二級標準化企業越多,基數越大,全國化工行業安全基礎就會越牢固。
首先要強化過程安全HAZOP、LOPA、SIS系統風險分析質量管控和結果應用,加強對分析過程與結果的可信度的把控;其次要推動員工對特殊作業和工藝流程風險點JSA、JHA等工具的使用,提升全員風險辨識能力;再其次要加強事故事件預警管理;最后要加強隱患對風險的影響分析,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化工安全的關鍵在人,因為不懂就不會,不會就不能,不能就難以正確預防、避險、應急處置各類事故。面對從業人員素質低、安全意識淡薄、履責能力不足等問題,要面向崗位強化應知應會培訓,做到有的放矢。崗位“五懂五會五能”“崗位手指口述一口清”等做法值得廣泛推廣。此外,要嚴格執行化工企業18種特種工藝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完善行業相應培訓考核體系。
“事發初起、先發治災”道出了應急管理的關鍵環節是在事發之初。譬如,化工生產超壓、泄漏的第一處置就是切斷物料,避免事故擴大。對此,企業要不斷提升工藝SIS系統的完整性,并使其處于正確的備用狀態,這是化工安全生產防大抓小的根本;不斷強化崗位人員辨識超壓、泄漏風險的能力,使其能夠做到臨危不亂,第一時間處置險情,這是應急避險的關鍵所在;確保崗位應急處置設施、器具、器材完備好用,這是做好應急處置的基礎保證。
誠信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難以一蹴而就,需要方方面面久久為功、共同努力。應急管理部下發的《關于全面實施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研判與承諾公告制度的通知》,就是要求企業在安全生產上對社會、對企業、對員工講誠信。對失信的企業,應當進行計分考核,可以借鑒對交通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處罰的做法,將失分到一定標準的企業負責人列入失信名單。
此外,企業認知水平的提升對誠信體系建設至關重要。某企業控制室外墻上寫著:領導不重視早晚會出事,員工不重視馬上就出事。這道出了企業負責人在安全生產上的決定性作用。因此,企業負責人絕不能成為《安全生產法》規定的相關職責的旁觀者。
本文發表于2020年5月16日《中國應急管理報》,作者為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副總工程師郝軍